【苗栗】綠光海風自行車道-1 | 竹苗交界至白沙屯漁港

最後更新:2024/08/30

綠光海風自行車道-1 | 竹苗交界至白沙屯漁港簡介

總長約54公里的綠光海風自行車道,我把它拆成2段來寫。
事實上,綠光海風與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,我是一起規劃並拆成3次騎的,而且…騎的次數不只3遍…
我寫成的每一篇文章,多是騎了幾次後綜合寫成,所以有時文章中用的照片,天色跟單車可能會不同…

要拆路段騎,二鐵車站與二鐵車次就佔了很大的因素,所以要先行規劃好。

同場加映:

➡️ 【新竹】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
➡️ 如何帶單車搭火車

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+綠光海風自行車道(約54公里),合起來約72公里,路線中概括了西北半部諸多美麗的海岸風光!

綠光海風自行車道&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.google map路線圖

※ 每條路線點下去會有gpx路線連結頁面+騎乘文章連結。
※ 淡粉色為調整過路線;其它顏色都是官方路線。

調整過的淡粉色路線與官方差別在(其實差異不大):
1. 後龍好望角那邊,我走過港隧道接到拱天宮。
2. 白沙屯漁港過後,我走新埔火車站、61橋下大西瓜後接回主路線。

— 延伸閱讀 —
手機中,如何使用別人分享的GOOGLE MAP地圖?

綠光海風自行車道.GPX檔

— 延伸閱讀 —
如何下載 Ride with GPS 路線檔

綠光海風自行車道.騎乘路線引導

北端點:竹苗交界

打卡聖地:新竹與苗栗的交界!

崎頂新樂園

從竹苗交界到崎頂新樂園這段都是綠蔭!

如果路途中對分叉路口有疑慮的話,照著地上的紅色鋪面騎就對了。

龍鳳漁港

崎頂新樂園到龍鳳漁港間這段的海景非常漂亮,海邊矗立的風力發電大風車非常的有海岸風情!

注意紅色的地面,在標示停車場的牌子這邊,其實也就是接續自行車道的方向。
延著紅磚地面騎到底,就是下一段自行車道入口。

竹南濱海森林遊憩區:假日之森、親子之森、長青之森

濱海森林遊憩區主要分三個區域,由北往南分別是假日之森,親子之森,長青之森。
從龍鳳漁港到長青之森要轉出去接台61這一段約4公里,都是防風林綠蔭,路上有休息涼亭、石椅、廁所,騎起來非常愜意!

騎到底,正前方有一個生態池,這邊算是竹南濕地;右轉是往沙灘。沙灘前路旁有停車場、廁所+洗腳處,還有通往台61的自行車木棧引還。

但這邊我會左轉就轉出接台61,經玄寶大橋往外埔漁港。

過玄寶大橋後,注意路旁的指標,有白色字、咖啡色底的這種指示牌;也有另一種藍色+文字的。
一路上只有幾個路段的標示不那麼明確,大致上95%都指引清楚到位!

外埔漁港

從玄寶大橋開始,很多人都會直接走台61西濱道路,跳過外埔漁港這段。更甚者,會連龍港車站那一段也都直接跳過,直接走台61一直到白沙屯。
這是因為每過河流的出海口處,造橋不易,所以都必須再繞走台61,在後龍溪要繞行一次、在西湖溪又要再繞行一次,所以乾脆不想走自行車道了…

但在2020年,西湖溪自行車鐵橋完工後,可以一路通到白沙屯,自行車道的完整性大大的提高,想完整騎在自行車路線上的人意願就較高了,比如…我自己😁😁

先來講講這段也很常被截掉不騎、直接騎台61的外埔漁港段。

外埔漁港的規模在目前台灣眾多的小漁港裡面算是蠻大的,還有觀海堤岸可以賞夕陽、堤岸自行車道也做的不錯;所在地的水尾社區是屬於農漁混合型的社區,社區內人數不多,但社區民眾很積極參與社區美化營造,是一處祥和靜謐的小村落…但,就是啥也沒有…

但有幾段的堤岸自行車道立著單車禁入的標示,不知啥原因??

落實應用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。

一路上無啥遮蔭處,這個福義宮提供了休息處。對面是等一下繞行台61觀海大橋後,會騎到的西湖溪自行車鐵橋。

觀海大橋底下滿是潮汐帶來的垃圾…

台61觀海大橋至西湖溪自行車鐵橋路線指引

台61觀海大橋到西湖溪自行車鐵橋的路線,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走?所以特別的寫了一下路順…
過觀海大橋後,注意順著路右轉到“閃黃燈”處左轉

*在閃黃燈這個路口左轉*
*左轉進去後就是龍港火車站的後站簡易出入口*

這個有點讓人疑惑的路口,請騎左邊那條

從這開始,大部份的路線都會騎在鐵道旁。

西湖溪自行車鐵橋

這個裝置是新做好的,幾個月前騎還沒有呢。
騎到這右轉,就可以看見西湖溪自行車鐵橋了。

利用後龍段舊海線鐵橋墩,以及銅鑼段舊農路橋改建成的景觀橋,連結西湖溪兩側水岸環境,橋體採用能抵抗海邊氣候的設計結構、以及傳統竹編捕蝦籠造型;橋下有溼地生態景觀、一旁更緊鄰台鐵海線鐵路;可以在舊火車鐵橋上看到新火車鐵橋上奔馳的火車。

有了這座「西湖溪自行車鐵橋」,單車騎行不需再繞道西濱公路,便利度大大提升!
以前可都是得繞行台61再轉入苗33鄉道,從函洞這邊接回來的呢…

過港貝化石層

這個貝類化石層見證了100萬年前~600萬年前苗栗的地形變化,說明了這裡以前是海底,造山運動之後才隆起、突出海平面。
西元1921年日本建造縱貫鐵路時在過港地區挖到化石群,日本官方即立碑標示之,1935年(昭和10年)台灣總督府指定保存。1955年,苗栗縣政府基於本地質環境在地質及古生物研究具有重大意義,重立石碑「過港貝化石層」,並公告為古蹟,依法保存,禁止人為的破壞,不得濫墾,以供學術界研究。

過港舊隧道

官版路線是直騎,騎在柏油路面上。由於過港舊隧道就在旁邊平行,所以在這邊我走過港舊隧道那邊。
上面提到的貝類化石層,主要有二區,一區在苗33鄉道路邊、另一區就在過港隧道旁山坡上。

進函洞後右轉,騎進停車場後,就可以看見林蔭小路

另一區貝類化石層就在隧道旁的山坡上。

過港舊隧道總共有三段,1922年通車、1973年停用、2009年由苗栗縣政府將隧道整理成自行車道,2015年公告指定為苗栗縣歷史建築,命名「後龍過港隧道」。
隧道以紅磚疊砌成馬蹄形,運用圓拱力學原理興築,過程中未使用樑柱等的支撐。曾經是台灣最低海拔的火車隧道。

騎完三個隧道後,再騎一段與鐵道並行的小路,一直到第一個可以右轉的平交道路口右轉、過鐵軌馬上左轉,就是山邊媽祖廟。到這就接回官版的路線了。

請接下集 ➡️ 【苗栗】綠光海風自行車道-2 | 白沙屯漁港至終點(苗栗/台中市界)


※ 若您也騎了同樣路線,但路線中有施工或新設施或任何異動之處,請不吝留言通知,讓我修改或備註,以利其他網友參考。謝謝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