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水簡介
二水鄉舊名「二八水」。
因濁水溪在二水出山口後,與南方的清水溪匯流,形狀如「八」字;而二條水流的台語「二幅水」就是二八水。
地名由來的另一說法:從前該處位於施厝圳(今稱八堡一圳)與十五庄圳(今稱八堡二圳)之間,在這建有一分圳自施厝圳引二成水量注入十五庄圳,稱為「二分水圳」或「二八水圳」。聚落因有該分圳經過,故稱為「二八水」。
屬於平埔族群.巴布薩族.東螺社的活動範圍。
二水老街主要是指位在二水車站前方的光文路,以及相連的員集路三、四段一帶;而光文路與與員集路四段交會處一帶稱為「三角仔」。
二水火車站站前廣場到三角仔之間是二水最繁榮的地方,在短短兩、三百公尺街道上有汽車客運公司、運送店、旅社四間、酒家三間、電影院二間、撞球場三間、西醫診所兩間、醬油間兩家、碾米廠三間、布莊兩家、棉被店、中藥鋪、西藥房、書店、雜貨店、美容院、冰果室、食堂…等,其繁榮盛況二水人把它媲美台北圓環,而有小圓環之稱。
我個人非常喜歡二水,有老街、有美食、有自行車道,不管是走訪老街或是騎二水自行車道,都那麼剛剛好的悠閒靜謐但又不太偏僻到讓你有點害怕。
對的,對騎單車來說,太多人、太熱鬧的地方不喜歡;但太安靜、太沒人的地方又有點害怕…(我就是這樣一個愛騎又膽小的人😅😅
這一篇呢,不管你是騎單車或是走路,都可以走訪。雖然我是單車愛好者,有些老宅的距離近到我根本是牽著單車走的。
早上的時候,二水老街這邊是市場,所以老宅前都不可避免的停了一些汽機車。以前,會覺得這些很剎風景,現在漸漸的覺得,我只是想拍一張沒有加料的乾淨照片,可是這是當地人的日常,你才是那個亂入的人,就…你走你的過場、他過他的日常,互相安好就好…
二水老街
網路上都介紹此處有三棟特別有特色的紅磚街屋,分別是張老嚶宅、謝毛宅與鄭鼎宅(舊英源醫院)。
但其實整條街上大部份的建築都很有味道,雖然它們當初建的時候沒有像那些豪宅建的那麼氣派,但卻還是保有了那個時代的建築樣式,而這些東西,隨著時代的進步,勢必會越來越少見。
出二水火車站,印入眼簾的就是這個氣派景象,可以想見當初號稱三鐵共構(縱貫線、集集線、糖鐵)的二水曾經的輝煌歲月!
合興珍餅行
「合興珍餅行」於日治時代1933年由鄭合先生所開業創立,1991年第三代負責人- 陳慶春先生將「合興珍餅行」遷址至北斗鎮並營運至今。
英源醫院
英源醫院英源醫院是二水首間鋼筋混凝土建築,興建費用約是當時的新臺幣7、80萬元,而同時期街道上一間店面約是值2萬元。
這是鄭鼎長子鄭瑞堂,在1964年因舊有院址空間不夠,而另外新建的建築。1966年4月17日落成。
鄭鼎宅
鄭鼎宅在謝毛宅對面,二水國小校門旁。
鄭鼎(1896年─1953年)是二水出生的首位西醫,第一進街屋過去便是他所開設的英源醫院,是從鹿港請來的名師所建。而在街屋後方則有中庭及迴廊、第二進廳堂、小花園、第三進內廳,這些部分是1950年落成,是鄭鼎聘請二水當地匠師王秋逢(文枝師)增建。在左迴廊走道下過去曾設有防空洞,是二次大戰躲避空襲而設,但後來因已失去功能,為避免幼童跌入而封閉起來。
鄭鼎宅的格局是三進兩院,第一進是兩間店面,後面兩進則是三合院的樣子,建材則包括紅磚、木頭、鋼筋混凝土等。
張老嚶宅
張老嚶(1889─1944)是日治時期二水一地的大富翁。年少時家貧未就學,販賣竹材為生。後來因獲得三井竹山營業所竹材總經銷權,以及收購製材廠時在貯木池底部挖出不少木材等際遇,而逐漸富裕起來。1923年與謝毛集資設立香蕉市場收購香蕉運往日本販賣,但據說因為事先未打通關節,最初數批香蕉都被定為劣級品。張老嚶與謝毛感覺有異便前往日本橫濱港,裝成碼頭工人參與驗貨流程,結果評審人員連看都沒看就直接說不合格。張老嚶遂將事前請來的律師與當地主管人員找來逐一重新檢驗,結果是一級品。之後兩人告上法院,日本的組合團體自知理虧而請求協議和解,將過去的香蕉都列為一級品並補足差額。相傳這筆賠償金額有12、3萬,相當於新臺幣2、3億。兩人將賠償金均分之後,據說張老嚶便買下三角仔的土地蓋紅磚街屋。
張老嚶宅過去的規模據說是四合院式建築,最前面是光文路上街屋,也是僅存的部分,分成四間店面。店面後面有左右廂房與中庭花園,再來則是第二進的住屋,長有60公尺,到現在的二水超市旁。但後來因為張家家道中落,街屋後方的部分都已變賣改建。另外日治時期這四間店鋪之中,過去開有「丹鳳樓」(有女服務生陪酒)及「朝鮮亭」(可住宿,今光文路102號),是富豪鄉紳時常造訪之處。
謝毛宅
謝毛宅是三角仔三間紅磚街屋中規模最小,但正面立面裝飾最華麗的。二樓女兒牆上面有「M」和「商店」字樣,而「M」可能是指謝毛的「毛」字。
謝東閔故居
現為「實踐大學附設二水農村家政推廣中心」。
謝東閔是第1位台籍出身的省主席和第六任副總統,在二位蔣總統主政的6、70年代,很少台籍政治人物的地位能出其右。在政壇得意的時候,謝東閔沒有大肆整修老家的房子,而是將老家三合院的房地捐給學校,做為推廣社會教育的基地。
民國46年到61年期間,歷任省主席都是由將軍出任,直到謝東閔以公務員文官身分,於61年6月開始主持省政,成為台灣省政府第9任省主席,而且是第1位台籍平民出身的省主席。
※ 太早的關係,還沒開門,從側邊拍了一張內部照。下次再去的時候,有進去參觀的話再來補照片。
二水中山堂
二水公會堂的立面落款寫的是「中山堂」,又名二水保甲事務所。在日治中後期,臺灣總督府以設置公會堂或保甲聯合事務所之方式,作為聚落民眾舉辦大型活動、或日人進行政令宣導以及社會教育活動的場所。
約建於日治時期1930年,於2017年被公告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,目前閒置中並有待修復。
二水公會堂坐落之土地為私有地,地上建物則為縣府所有,而此土地後經法拍而由新地主於2008年9月取得,並曾向縣府提出拆屋還地之訴訟。
安德宮
二水老街上的媽祖廟,可追朔至清朝(1875)開墾八堡圳之時。
據說1945年美軍突然空襲二水,除了用機關槍掃射外,也投下了數十顆炸彈,但都沒有爆發。傳說係二水「安德宮」天上聖母顯靈,以聖袍將炸彈攬兜下來;也有人傳說:當時奉派到二水投擲炸彈之美軍飛行員事後說,曾經看到有位身穿白衣之婦人,將他們投下來的炸彈,用衣角兜下來…
大家都認為是二水安德宮媽祖婆顯靈,拯救了二水鄉民。
二水堤防國聖碑
明治31年(1898)「戊戌大水災」,因濁水溪支流清水溪上游草嶺潭潰決造成流路北移,從原河道(今西螺溪)回歸東螺溪。
戊戌大水災發生在當年的農曆六月下旬,在連續不斷的大雨後,濁水溪水像是千軍萬馬一般奔入二水,造成土角厝倒塌、禽畜漂浮,全庄陷入水患的浩劫中。 當時洪水奔竄到中埔仔,快到頂店仔的時候,水勢突然轉向西方,之後有庄民在河邊發現一塊木牌,刻有「國聖王」字樣,大家認為能倖免於水災是開台聖王鄭成功顯靈護佑的結果,所以集眾人之力在發現牌令處設立「國聖王」碑以資紀念,並以每年農曆六月三日為祭祀之日,二水庄民稱這一天為所謂的「普」外溝仔,多會自備牲禮到濁水溪畔二水堤防上的國聖碑祭拜。
本碑最早立於今日贊修宮附近,因為外環道興建之故,遷徙至民生路靠近濁水溪側的護堤上。碑體高190公分,寬135公分,為日治大正時期由二水庄民所共立。
二水街道氛圍及建築之美
有名的建築介紹完後,再來看一下同在老街、雖不知名,但古樸醇韻的其它建築:
二水美食
有時是時間關係、有時是人數關係,並不是所有美食都能吃遍,也不是所有吃的東西都有記錄,就是把自己覺得不錯又簡單可以記錄下來的分享一下。
特地到了這個地方騎車或走訪,自己也是要吃要喝,所以,雖然是小錢,但也很願意花在這個所謂的「當地」。
冰咖啡
店名是冰咖啡,但不是只賣冰咖啡!
冰字拆開來就是「二水」。
早上7:00就開始的營業時間非常得我心,因為我通常坐最早一班二鐵到二水騎車,來杯咖啡是一定需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