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中】后豐鐵馬道(自行車道)

最後更新:2024/10/25

后豐鐵馬道(自行車道)簡介

北端點在「后里馬場」、南端點在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,全長4.2公里。
南端點的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也是「東豐自行車綠廊」的西端點。
也就是說,如果是從后里馬場起騎,騎到南端點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後,可以接續「東豐自行車綠廊」。

網路上很多文章寫后豐鐵馬道是第一條”鐵路隧道”改建的自行車道,請注意:是”鐵路隧道”(有隧道的鐵路),不是”鐵路”。
第一條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道是后豐鐵馬道旁邊那個「東豐自行車綠廊」,是以前的東勢支線;2000年啟用。
第二條是「潭雅神綠園道」,是以前的軍用鐵路神岡支線;2004年啟用。而且是受到東豐自行車綠廊改建成功的影響。
第三條是今天的主角「后豐鐵馬道」,是以前的舊山線;2005年啟用。

舊山線,是指三義車站到豐原車站間23.6公里的原台鐵縱貫線。
在這段舊山線中:
ⓞ 有3個車站是沒有變動的:三義、后里、豐原。
ⓞ 1個廢線車站:勝興車站(舊山線海拔最高車站)。
ⓞ 1個高架西移的車站:新泰安站。
ⓞ 由北(三義)而南(豐原),共有9座隧道+4座鐵橋。
本篇的主角「后豐鐵馬道」即是后里火車站到豐原火車站間廢線後的鐵道改建而成。

后豐鐵馬道(自行車道).google map路線圖

由於「后豐鐵馬道」是舊山線的鐵道改建而成,所以我的記錄中,把北端點的「后里馬場」多畫了一條藍色的路線延伸到「后里火車站」、南端點也多畫了一條到「豐原火車站」的路線;除了忠於原味外,也更方便搭火車前來騎乘的車友參考。
※ google map中藍色的線是豐原火車站到后豐鐵馬道南端點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&后里火車站到后豐鐵馬道北端點「后里馬場」的騎乘引導。

— 延伸閱讀 —
手機中,如何使用別人分享的GOOGLE MAP地圖?

豐原火車站至后豐鐵馬道南端點

心鎖橋花之道

豐原火車站前往北騎,不知道方向的話,就是往”東北街與明仁街”交叉口這個方向騎,google地標可以查「豐原火車站-花之道」。

以自然庭園為設計概念,步道兩旁種植多年生的植栽、季節蒔花,並利用高低差錯落成前景和後景,營造層次感,再搭配愛心裝置藝術,打造出美麗的戶外花園休憩空間:「花心綠意自然式花園-台中花之道(豐原段)」。
台中市政府建設局以此作品參加「2021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」,在170餘件參賽作品中,榮獲景觀大賞「環境設施類」與「特殊主題類」兩項佳作!
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,心鎖橋是台中「花之道」第1個示範點,未來將持續美化都市景觀。

在鐵路尚未高架化時期,豐原火車站旁有一座跨鐵軌的人行天橋,橋的護面為鐵網。
相傳有一對情侶,女方在送別男方遠行時,為了彼此的約定,在火車行駛過橋的同時,鎖上了一個鎖頭作為約定的見證…後來隨著傳說與時間推移,便有了更多的鎖頭被鎖在此處。
不過隨著鐵路高架化之後,原本的心鎖橋已經被拆除,所以才有了這個新的「心鎖橋花之道」,以便延續人們相愛相守的情意與企盼。

台鐵豐原變電站

「豐原心鎖橋花之道」配合由鐵路高架化後的綠空自行車廊道,讓原本只到豐原火車站的綠空自行車道有延伸到后豐自行車道之勢;但目前只通到台鐵豐原變電站。

這個路口是可以直接騎左邊的一般道路的,因為再往前只一小段就到了台鐵豐原變電站,一樣要拐出去。
但,看見沒,路的坡度還是有差別的,所以我還是選擇騎右邊的自行車道😅😅

*照著地上藍色的標線騎就對了*

往后豐自行車道目前只通到台鐵豐原變電站,但之後的路線騎在非主要道路的東北街上,鄉間小路的氛圍比起以前只能騎在主要幹線上是要好很多。

東北街走到底後,左轉;左轉後是坡度蠻大的下滑,請注意安全。

主要就是沿著地上藍色的指示線騎。
但可能是剛建置好,目前標線都很清楚,久了以後…就很難說,所以如果不是臨時起意騎的話,事先做點功課是好的,有備無患嘛。

古早味的溪水邊洗滌場

路上經過,原本應該是不會注意到的…(我想),忽然看見有人在用布擦單車,旁邊還有一位阿桑在洗衣服…
引起我的好奇心,就停下來聊了二句,果然這位大哥是在這避暑順便擦洗一下他的單車。這溪水清澈見底,出乎我的想像…

沿著這條路一直騎,就會到達國4高架橋

在高架橋底下右轉

右轉後順著橋底下騎,看見這個「鐵馬道入口」的牌子左轉。
有的車速很快,感覺蠻危險的。這裡有紅綠燈,請二段式左轉比較安全。

別懷疑,這個,就是入口

后豐鐵馬道(自行車道)騎乘路線引導

南往北騎:南端點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往后里馬場騎

南端點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

入口進去後,只算是引道而已,算是騎行前整備的地方。裡面有廁所、有賣吃的、還有一些造景。

后豐與東豐自行車道起點

從后豐鐵馬道南端點「豐原區國道4號高架橋下方」進入自行車道後,照著地上或路邊指標騎就可以了。
后豐鐵馬道的南端點與「東豐自行車綠廊」的西端點是在一起的,在這個分叉處依自己要騎的路線方向騎。
看見照片中左邊有一個「0.0K」的標示嗎?這裡,才算是后豐鐵馬道真正的起點😄

接著馬上來到第二次路線的分叉點。上一個指引處如果騎錯沒關係,可以小繞回來,但這個分叉處如果走錯的話,可就分道揚鑣了哦…

其實路上的指示很清楚,地上的字也很大,是不會迷路的…吧…
整段后豐鐵馬道除了部份無遮蔭,大部份都是綠蔭扶疏!

大甲溪花樑鋼橋

大甲溪鐵橋(花樑鋼橋),長382公尺,有六座花樑。是后里區與豐原區的分界。
這座花樑鋼橋是舊山線四座鐵橋之一,明治41年(1908)完工。

騎到橋中央,俯瞰大甲溪,河水湍急、巨岩上盡是水流刻畫的痕跡,很是震憾!

九號隧道

舊山線最長的隧道,長1269.5公尺。
隧道北口題有「潛行不窒」四字(日治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題字);南口則題有「氣象雄深」四字(日治時代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題字)。
※ 後藤新平是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內著名的民政長官, 奠定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;尤其是鐵路建設,幾乎是在他的內任完成的。

夫妻樹廣場

夫妻樹是由原本生長在此的樟樹、榕樹的枝幹交錯攀爬形成如夫妻相依相偎的景象。

這裡腹地廣大,是昔日看守隧道的營區與崗哨。
備有自行車維修工具、小小救護設備、廁所、投幣飲料機。

離開夫妻樹廣場往后里馬場,是一段小下坡,但因為會穿越一個小小的鐵道函洞、然後轉彎,請一定要減速慢行。
可能常有人失控吧?出函洞的彎道處還有放輪胎防撞。

另類三線共構:車道、自行車道、鐵道

以下這張照片,左邊是后科路一段、中邊是自行車道、右邊就是鐵軌。依我的拍照技術很難呈現,不過騎在這段如果剛好遇到火車經過,真的是很奇妙的感覺:騎在曾經的舊山線鐵路上看著新山線的火車奔馳!

樟樹平台&后豐鐵馬道拍照牆

應該是為了保護這幾棵樟樹而建起的平台。

最顯眼的,就是旁邊立的這個廣告牆,假日的時候,停在這拍照的人很多,是別想拍出空景的;就連我早上8點騎,也是等了一會兒,早上運動買菜的人把她的單車牽走後,我才趕緊捕捉到一張空景!

喔、這個廣告牆的後面就是現在的山線鐵路!

這個廣告牆的後方就可以看見現在的新山線鐵軌!

后里馬場

前往后里馬場,記得不要衝太快,在路擋的前面就要右轉。

一樣,再穿過鐵道函洞後,順著路騎就會到后里馬場了。

北端點的后里馬場,這邊也很多商販跟租腳踏車的店家。

后里馬場

后里馬場到后里火車站

先說明一下:從后里馬場到后里火車站,也可以走「內東路」。有些路線的走法很多,我無法一一介紹,我所能介紹的,就是我自己的走法。

因為我是豐原火車站騎過來的,所以我沒有繞進后里馬場,我在這個路口直行,騎進后科路二段這個橋下空間,因為它地上那些彎彎曲曲的線很吸引我…

這個路口,就是在右轉進后里馬場的地方不要右轉,直行

橋下空間的盡頭是這個牌子,往后里火車站 → 左轉出去,接上馬路;然後順著路走就會到后里火車站了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