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:2025/06/04
宮越屋珈琲最早是 1928 年發跡於旅館的咖啡館。官網日文對於自店咖啡評述的第一句就是:
私たちがご提供するのは、”コーヒー通”の方をうならせる “究極のコーヒー”ではありません。
我們提供的並不是那種讓咖啡達人讚歎不已的「極品咖啡」。
➡️ 宮越屋珈琲.官網
宮越屋販售的雖然是比較大眾口味的咖啡,但並不是不好喝的咖啡哦。它是將高品質的咖啡豆經過長時間烘焙,所以喝起來較不會有苦味與澀味,讓咖啡的品質維持在一定的水準,只是不那麼地讓人驚艷,但絕對稱的上是一杯好咖啡!
宮越屋珈琲店面設計以木質桌椅、鵝黃色暖調燈光,營造出溫馨且具有文化氣息的咖啡空間,讓人真正可以在一杯咖啡的時間裡享受放鬆舒適時光。
有注意到宮越屋珈琲的「珈琲」這二個字都是「玉」字邊嗎?
日本人最早接觸到咖啡是來自於荷蘭人,荷文的咖啡寫成「koffie」,發音就是近似「可否(かひ)」。
日本第一家咖啡廳就叫做「可否茶館」。
但是,在當時的日本人對“咖啡”這個飲料的音譯,不是只有「可否」,也有其它如「加非」、「哥非乙」、「架非」等所謂的“当て字”出現。
※ 当て字:借用讀音而已,跟本身漢字的意思沒有關係。例如中文中把「ありがとう」寫成「阿哩嘎多」這樣,只是借用中文的讀音來把日文發音唸出來。
「珈琲」這二個字的用法,是蘭學家宇田川榕菴在其出版的「蘭和対訳辞書(蘭和對照辭典)」中確立。
他認為:
「珈」是髮簪上的花,而「琲」則是連接著髮簪美麗玉石的繩子或鈕扣;還生長在樹上、連著枝條成熟的紅色咖啡果實像極了女性挽髮的髮簪;且「珈琲」這二個日文漢字的發音也跟荷文的「koffie」發音近似,因此確立這種新奇飲料(在當時是新奇飲料)在日文中使用的文字。
※ 蘭學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、文化、技術的總稱,字面意思為荷蘭學術,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(簡稱洋學)。
因此,身為北海道數一數二老字號咖啡店代表、1928年開業的宮越屋珈琲(雖然一開始開業時並不是使用“宮越屋”這個店名,但根本溯源同出一脈)使用「珈琲」這二個字,可見其底蘊深厚!